春风中的注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园新增雕塑巡礼
初春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南校区西畔的昆玉河上,冰凌消解,微波荡漾。校园里,还未发芽的枝丫已经开始返青,树下的枯草也泛映出暖色。这个开学季,除了春的眷顾,更因为新增的校园雕塑,坐落在长春桥东南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南校区与往日相比,多了许多生机和暖意。在上课间隙,三三两两的教职工和学员在各个雕塑前对话、讨论与合影。
每天的第一缕朝阳,总是最先照在校园东边路旁的主题雕像《导师》上。《导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的组雕,雕像高约5米,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创作。整个组雕为写实风格,马克思静静地端坐于扶椅上,恩格斯则直立于马克思的右侧稍靠后的位置,两人不约而同地眺望着东方,目光深邃而又气度恢宏。一百余年前,在欧洲大陆曾经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人类解放斗争。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共产主义的先行者,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方位,在无产阶级伟大斗争实践基础上,以科学理性的哲学思辨,以无与伦比的天才智慧,构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为近代中国的革命斗争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在当代中国,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园里,塑立《导师》的雕塑,确实非常契合而具深意。
从雕像《导师》向北走约20米,在主楼南面广场上,矗立着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先生创作的毛泽东立像。在近2米高的基座上,雕像中毛泽东头戴八角帽,虽然身着臃厚的棉衣,但面容坚毅、气宇轩昂,那昂首迈步前行的气度更给人无穷的力量。基座上镶嵌着一块不锈钢板,刻有“走我们自己的路”字样。在党的历史上,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果断提出“走我们自己的路”,强调独立自主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由主楼向西行,在国际和港澳培训中心的楼前广场上,是李象群先生创作的名为《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邓小平坐像。在四川广安也有这样一座雕像,也同样是李先生的作品,小平身着夏衫布履向后靠坐在藤椅上。只是这座雕像中,小平两手放在藤椅的扶手上,目光更显坚毅。远远望去,国际和港澳培训中心大楼与体育馆两栋联体建筑将雕像三面拱卫起来,映衬着远处的蓝天,让人真切感受到小平同志历经风雨、举重若轻、气定神闲的独特魅力。李先生的作品虽然以写实为主,但作品名称却深有寓意。《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直切主题,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小平同志坚强坚韧的政治品格和力挽狂澜的政治魄力。回首过往,不正是因为小平同志的南方之旅,才奏响了1992年春天的主旋律么!
由培训中心广场向东,走小路便到了一片高木笼罩的林园。在3号公寓楼的北面是片樱花园,透过樱花树枝丫交错的间隙,可以看到小广场上耸立着一座孔子立像。这座圆雕与《导师》雕塑同样是吴为山先生的作品。与《导师》雕像所不同的是,这座名为《教育家孔子》的作品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雕像低眉慈目,身形微躬,两手拱于胸前行礼,宽袖古服造型极其简洁。孔子像的眼眉细节和身形姿态,都可以在中国传统孔子画像中找到渊源出处。雕像用刀技法,时而轻举疾行,时而涩顿回旋,刀刀带有传统水墨丹青的大写意,让整个雕塑满含国学和儒家的韵味,不得不让人对吴为山先生的艺术修为叹为观止。瞻仰孔子雕像时,我突发奇想,很多人做过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等中西方古代教育研究,不知道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孔子做比较研究,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若两者能够穿越时空相遇并对话,又会对当代中国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主题雕塑早已盛名在外,一直是来校培训学员的必赏之景,也是接受教育熏陶的文化课堂。北校区南院也新增了马克思雕像,与南校区组雕不同,南院的是马克思单人立像造型,雕像的名称为《最伟大的思想家》,让人不由想起20世纪末,在进入新千年时,英国广播公司网上评选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马克思位居榜首的焦点新闻。当下,南校区的白玉兰都已经含苞欲放,若晚些日子去北校区南院瞻仰这座雕塑时,那时的景色应该会更美吧!
(摄影:学习时报社网络和新媒体中心 尤茜)
关注我们
编辑:金秋 责编:尤茜
学习时报社网络和新媒体中心